2016-03-10來源:暫無數據
?從1996年開始走出國門到2004年,華為的產品和銷售、研發人員的身影遍及亞非美歐。從2003年開始,華為產品不僅在傳統市場銷售穩步增長,而且規模挺進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實現了國際各大主流市場的全線突破,成為國際電信市場的主流供應商。
在亞太,華為產品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成為了該區域主流供應商之一。在阿聯酋,華為獨家承建的全國范圍的WCDMA3G網絡令阿聯酋電信成為中東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個推出3G商用服務的運營商;文萊電信選擇華為U-SYS的解決方案進行文萊電信全網改造;華為還是亞太地區GSM/CDMA系統主要供應商之一,應用國家包括印度、印尼、泰國、孟加拉、柬埔寨和尼泊爾等。
在西歐,華為已進入包括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在內的歐洲市場。在英國,英國電信采用華為U-SYSNGN解決方案搭建VoIP長途商用網,英國Fibernet采用華為第五代路由器建設覆蓋全英國的MPLS骨干環;在法國,華為與LDCOM公司合作建設DWDM國家干線傳輸網,覆蓋了巴黎、里昂等所有法國重要城市;在德國,嚴謹的德國人選擇了華為的設備建設骨干網絡;在葡萄牙,專業無線運營商INQUAM公司選擇華為作為其戰略合作伙伴,為葡萄牙CDMA全國網提供基站子系統設備……
東歐市場,華為已經成為這里最主要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實現每年數億美元的銷售。華為中標俄羅斯最大的電信運營商RostelecomDWDM的第一條國家級干線項目,全長3797千米;承建的俄羅斯主要移動運營商CCB的CDMA450移動通信網正式商用,開了中國CDMA450海外商用的先河;承建白俄羅斯BelCel的CDMA國家網……
在拉美、非洲,華為實現了區域市場的規模銷售,每個地區的銷售都已逾億美元。
華為1999年的海外銷售收入是5000萬美元,2000年是1.28億美元,2001年是3.3億美元,2002年是5.5億美元,到2003年達到10.5億美元,2004年,華為海外銷售收入預計突破20億美元。華為的是成為世界級的的電信設備與服務提供商,經過8年的,這個正在逐步地實現。華為在海外市場拓展的,在今天我國實施電信企業“走出去”戰略的背景下,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和意義。?
華為開拓海外市場的,是實力的體現和策略的運用。
與跨國公司競爭,一定要把自己的優勢表現出來
“海外市場拒絕主義”,華為任正非當初的這句話一直被奉為華為開拓國際調市場的圭臬。從1995年開始,華為就開始了國際市場拓展的征程,而這種征程是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不斷完成的。
華為最初進入的國際市場主要是亞太、非洲和拉美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些新興市場電話普及率低,進入門檻低,同時也是許多大公司忽略的地方。這些市場同中國初期發展的電信市場有相似之處,這使得華為在中國市場積累的豐富有了用武之地。但在初期,華為也走了許多的彎路。那時,只要聽說某國的電信運營商有項目招標,華為的銷售人員必然趕去投標,但許多時候都是。不過正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中,華為的國際競爭逐漸豐富起來,發展策略也清晰了。華為開始選擇一些重點市場重點突破,同時,頻頻參加世界各大通信展,在這些展會上,華為將自己的產品與國際著名企業產品放在一起,接受世界范圍內參觀者挑剔的眼光。此外,華為還積極參加國際組織,參與國際標準的討論與制定。華為的聲音在各處響起,“華為”這個名字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在打開國際市場之后,華為的目光并不僅僅停留在這些新興的市場上,發達國家的市場一定是要進的,因為這是一個戰略市場。但這個市場的運營商是更為挑剔的。而華為,一直堅持“全球化”的戰略應對這種挑戰。為此華為近年來加速“本地化”戰略,目前華為在海外共設有30多個代表處,除了中國員工外,還招納了大量當地員工,包括技術、銷售、等。在海外最大的研究所――印度研究所,80%以上的員工都是印度人。目前華為在美國的硅谷、達拉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俄國的莫斯科以及印度都設有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可7×24小時在華為強大的數據平臺上進行同步研發。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華為虛心學習,引進IBM、HAY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先進,加速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華為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從2003年開始,華為的名字與越來越多的國際主流運營商緊密聯系在一起。BT就是通過兩年多的認證,目前將華為作為其核心的產品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