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百鑄網! 熱線電話:400-8088-177 企業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冊|登錄
2016-08-17來源:暫無數據
精益管理做為一種管理模式不難理解,也不難掌握。但為什么在國內企業的應用很不理想呢?甚至有的企業盡管應用了精益管理,業績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人員卻大量流失,最終業績還是下滑。有的企業搞了精益管理,也像搞了ISO一樣,熱鬧一陣,最后不了了之,成為了樣子工程。
日本式管理的精髓:工作與生活相通,管理與習性融合 ? ? ? 日本人的生活是精益的,或者說,他們過著一種精益生活。生活當中,日本人特別強調節約,杜絕浪費,那精心制作、份量精確的日式料理,讓你品嘗到什么叫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日本人對守時的苛求,能讓你感到生產中的準時只不過是生活中準時的延伸。
那無處不在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讓你覺得他們過的就是一種“5S”的生活。由此你能知道,日本人在工作中為什么能堅持“5S”。 一切都是自然的:工作與生活相通,管理與習性融合。這才是日本式管理的精髓。 ? ? ? 日本人以小氣、吝嗇為榮,所以他們痛恨浪費。中國人以大方、豪氣為榮,所以我們不怕浪費。 ? ? ? ?日本人崇尚愚直(過分正直)、地味(質樸),所以他們不求大,只求精;不做第一,要做唯一。他們的工廠主具有“工匠精神”,喜歡腳踏實地,深入生產現場。
中國人崇尚變通、時尚,所以我們只求大,不求精;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我們的工廠主具有“商業精神”,喜歡在生意場上與人周旋,展示精明。 ? ? ? ?中國人與日本人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他們的管理模式我們又豈能輕易的學到。但既然同為東方文化,并且中國文化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日本文化的源頭。正如一位日本企業家所言,他們做管理,靠的是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論語》。可見中國文化對他們影響之深。
既如此,他們就應該與我們有很多相通之處。分析這些相通之處,以及怎樣由相同而不同,才是我們學習日式管理的突破口。
?東方文化一個顯著特征是它內在的矛盾性。中國人既流行“好漢不吃眼前虧,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保命文化,又崇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文化。究竟這個人會怎么做,是會根據特定形式下自身的需要而靈活處理的,這叫變通。
日本人的生活習性上也有很多的矛盾之處:這是一個非常強調等級的社會,但他們在收入上卻力求平等。所以,中產階層龐大,號稱“一億中流”。同時,他們世界知名企業的總裁收入也比我們想像的低得多。等級和平等集于一身。 ? ? ? ?尊重和服從這經常會矛盾的價值,也會在日本人身上得到統一。做為消費者,你會處處受到尊重。而做為生產者,卻首先必須學會你對別人的服從,而不是別人對你的尊重。 ? ? ? ?殘酷和仁愛這對矛盾,也相容共存在日本式管理中。“終身雇傭制”是日本人的發明,體現了和衷共濟的仁愛思想,這就是一手拿《論語》的含義。 ? ? ? ? 但其實,日本文化是以殘酷著稱的,日本式管理準確的講是武士道精神在企業管理中的體現。精益管理中的“零庫存”模式,以及遇到異常員工有權“拉繩停止整個生產線運作”的模式,體現的都是一種自我壓迫、背水一戰的心態。是一種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心理表現。
當然,日本文化的殘酷性,從武士道推崇的自殘行為中就可以看到。生活當中,日本社會也是一個不講人情的社會。老人與子女之間人情之淡薄,你只要到日本的游戲廳以及溫泉你就能深切地感受得到。那里,到處是滿頭銀發無人陪伴的老人。這樣的情景,在中國類似的場所,你是幾乎不可能見到的。 ? ? ? ?這份仁愛,這份絕情,日本人都兼而有之。有時,你真搞不清這是一個重情的群體,還是一個無情的群體。日本文化的內在矛盾之深由此可見。 ? ? ? ?問題是:同為東方文化,同為集矛盾于一身的中日文化,為何會讓中國和日本在企業管理上有根本不同的文化基礎呢?明明這種文化一脈相承,卻讓企業管理大相徑庭。這是為什么?
其實,我們仔細一比較就會發現: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都具有內在的矛盾性,這個特征不假。但中國人處理內在矛盾的方式和日本人處理這種內在矛盾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 ? ? ?中國人用的是“變通術”。有矛盾不假,但我們可以統一在自己身上。需要這個用這個,需要那個用那個。矛盾的兩極,出現哪一極,由自己選定。于是,一個人有兩張面孔,一件事有兩種說法。說起話來,“盡管……但是……”這樣的語法結構頻頻使用,模棱兩可、見風使舵之人大行其道。權術玩到極致,精明成了國粹。
如果說,日本企業家的確說過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的話,我們倒不妨把這個“算盤”理解成一種數量化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就這一點來講,恐怕他們心中的“算盤”早已經是西方的科學管理了,而不是中國古老的“算盤”概念。
其實,看一看中國的近現代史,歷史上中國現代化的哪一次巨大的進步,不是與這種“分離術”的采用相伴隨呢?
毛澤東創造性地在軍隊設置了管人的思想和軍事的兩條線,讓人與事相對分離,創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為中國現代化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政治軍事基礎。
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政企分離,使百姓的經濟活動從政治活動中相對分離出來,讓中國人找到了一塊自由施展才華的“自留地”。中國活了!中國人富了!中國經濟騰飛了! ? ? ? ?每一次的進步,都以“分離”的形式,而不是以“變通”的形式進行,這應該是中國近現代史給我們最有益的啟示了。 ? ? ? ? 該把“分”的思維引入企業管理當中了,用“分離”替代“變通”是企業管理的重生之道,是中國文化與現代體制在企業結合的唯一模式。
?
友情鏈接 友鏈交換添加QQ:2694467624 其他問題請咨詢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