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百鑄網! 熱線電話:400-8088-177 企業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冊|登錄
2016-08-17來源:暫無數據
有看官要問了,你憑什么預言2017年鑄造行業就能好起來呢?其一,鑄造行業的寒流讓大量的老弱病殘企業退出了市場,使鑄件市場的供需發生了變化;其二,中國經濟轉型期的陣痛到2017年基本就過去了,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制造業到2017年時,都會有新的開局與策略,種種新策略都將引發經濟回升潮;其三,美國經濟持續回暖勢必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動力,雖然中國人覺得美國很可惡,但是,世界經濟現在的主導動力仍然在美國,美國經濟回暖,就一定會為世界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動力。我相信做外貿的鑄造企業對此更有體會。基于此,我斷定明年對于鑄造企業來說,將是苦盡甘來的一年,將是大展宏圖的一年,將是重新劃定市場的一年!今天我把話放在這里,等待明年的驗證……
好消息報告完了,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今天的討論主題:鑄造生產中的弊病。
關注我行蹤的朋友都知道,從7月份始,我開啟了走進企業的訪談活動。說是訪談,其實就是到企業跟老朋友,新朋友一起聊聊天,一起探討當下鑄造企業面對的問題和機遇,然后大家一起尋找解決的出路。說白了,就是行業調查。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切沒有經過調查的理論都是空談。
我在前幾期的文章中談到了鑄造行業內的賬期問題、采購問題,還聊到了國際鑄件市場的開發問題。而,在我內心,一直想想談談鑄造企業的生產問題。鑄造,作為橫向狹窄的生產型行業,在本次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如此重大的行業危難,其原因絕對不只是單單的外部因素,其內部肯定也出現了巨大弊病。果然,通過實地走訪鑄造企業,我從中找到了一些根源,發現了一些問題,今天,擺到桌面上,跟各位鑄造同仁一起探討解決的方案。
在鑄造生產中,排在首位的弊病是技術工與操作工配合脫節、分化對立的問題。鑄造技術人員與鑄造操作工現在總是尿不到一個壺里去,甚至,很多時候成為了對立者。這結果直接導致中國鑄造企業失去了依靠技術占領市場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高端鑄件市場的份額。
在大、中型鑄造企業中,技術工越來越趨向官僚化,理論化,管理化。憑借學歷優勢或其他機遇上位的“專家型”技術工,實驗精神越來越匱乏,越來越習慣在辦公室中下結論,在會場上做探討,而沒有了親自去做實驗,去爐前實實在在工作的動力了。這就形成了一幫坐在辦公室的官僚技術工指揮著一群在爐前買苦力的操作工現象。要知道,這本是需要同一個人干的工作,現在竟然分成了兩個工種,而且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讓技術工優越感超強,而操作工心理越來越不平衡。付出多,收獲少,操作工缺少了工作熱情,對鑄件生產中出現在問題也往往秘而不報。總覺得那是技術員的工作。而技術員則更像是只看報告和數據的領導,因為缺乏一線工作的經驗,技術員無技術就成為了一些鑄造企業最大的笑話。這種現象造成的最終結果是生產環境僵化,生產成本增加,技術開發停滯,產品無競爭力。
在小鑄造企業中,技術工缺乏幾乎成了所有小鑄造企業的不治之痛。許多小鑄造廠的現狀是那些大企業的操作工一轉身成為了小鑄造廠高級技術工。不可否定,這些來自大鑄造企業的操作工不乏能力超強的技術專家。但是,大多數操作工受大企業技術員與操作工分化的影響,缺乏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這讓他們在具體的生產中按部就班熟悉的工藝,造成小鑄造產品單一,技術落后,生產工藝數年無變化。一遇到市場風波,小鑄造廠就成為了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可以說技術領域的停滯,是在這次鑄造寒流中最突出的問題,也是眾多鑄造企業倒閉的直接原因。
鑄造生產中第二大弊病是缺乏正確的成本管理機制,我們知道,生產成本的高低決定著我們占領市場的機會,成本問題向來是企業考慮的重中之中。一說到成本管理,有些老板肯定會說:“哈,降低成本,我最拿手,省錢我是第一!”也許你是最會省錢的老板,也許你比葛朗臺還重視每一分錢。不過,毋庸諱言,在企業生產中,很多企業家是不懂成本管理的。而且,鑄造企業最大的浪費也往往在生產線上面。從原料到輔料,從電費到人工,從報廢率到質量提升,等等一系的成本控制體系,絕對不是一句“會省錢”就能解決掉的問題。這是門學問,是大學問。這個學問講三天三夜民講不完。所以,今天我們只是說個概念,如果哪位老總想具體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加我微信pylxc0393,我們細細詳談。
鑄造生產中的第三大弊病是生產工人流動太快。在中國現在的鑄造生產環境下,在智能生產線還未完全主導中國鑄造業前,工人的穩定性仍然是鑄造生產中的重要事項。在所有需要技術和經驗的行業中,工人流動是企業最大的損失。鑄造員工越穩定,跳槽率越低,鑄件質量也越穩定。在這一點上面,我們看一下日本,就能有所領悟。盡管日本企業的“年功序列制”已不被世界推崇。但是,不可否定其在汽車、電子、高科技企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種穩定的員工保障機制,讓技術工能夠在一個領域從業終生。想想看,今天,我們所追崇的技術專家,哪一個不是干了一輩子鑄造的人呢?技術這個東西從來都是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其中,經驗的重要性遠超過智慧。這就是技術性生產的特性。所謂“工匠精神”不就是一個人一輩子干好一件事的詮釋嗎?留住工人,激發出工人在工作積極性、創造力,這樣的鑄造企業不論大小,我相信它都能創造出極好的利潤!如果我們不解決掉鑄造生產中的這三大弊病,就算是鑄造業的“春天”來了,企業想盈利也難如登天!
友情鏈接 友鏈交換添加QQ:2694467624 其他問題請咨詢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