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是必由之路
? ? ? ?自從總理提出“互聯網+”,到處都在提“互聯網+”,我認為“+”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盲從新概念,導致我們把傳統的生意都扔掉,直接去做互聯網,做電商,最后失敗,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自己的東西還沒做扎實,就去做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結果線上、線下兩個團隊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 ? ?我的觀點是:“互聯網+”不是必由之路。我們看到太多做得非常好的傳統實體企業,比如家居行業的名創優品,我認為關鍵是找到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不然“+”只會讓自己的競爭對手更多,甚至喪失競爭力。
? ? ?倒閉潮不僅僅在傳統產業,但凡是個企業,就有可能倒閉。從2013年左右開始,電商最火熱的時候,大家都在瘋傳實體店快倒閉了。但數據顯示,2014年,1800個廣東賣家放棄續約天貓,7000家天貓店關閉,淘寶系賺錢的商家僅占9%。?
? ? ? 賣家為什么放棄天貓?主要原因是沒有利潤。從去年開始,線上流量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線下成本,而大部分人不賺錢的原因,其實是沒有做好本該做好的事。
▌互聯網企業打敗的不是傳統企業,而是本來就該被淘汰的企業
? ? ?很多人說,互聯網把傳統企業打敗了。我不這樣認為,互聯網企業打敗的不是傳統企業,而是本來就該被淘汰的企業。淘寶上確實有很多廉價的產品,比很多傳統企業的產品便宜,在這樣的競爭市場下,那些沒有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知識產權的傳統企業,在這一輪戰爭中必然會失敗?! ?/div>
? ? ?雷軍提出的互聯網思維,精髓在于爆款、極致思維、口碑、快、專注?! ?/div>
? ? ?所謂的爆款。超市、傳統賣場以及一些傳統企業的特價款,難道不叫爆款嗎?以前叫“引流款”,現在只是換了一個新的名詞而已。很多時候是“互聯網+”的概念壓倒了以前的概念,但并不代表互聯網戰勝了傳統。
? ? ?所謂的極致思維。中國的秦朝、德國的品牌,包括國內很多優秀的品牌,難道還做得不夠極致嗎?總理后來又提“工匠精神”,既然是工匠精神,重在精神,而不是非得按工匠的方法去做,那是倒退?! ?/div>
? ? ?所謂的口碑。幾百年前,我們沒有互聯網、電視的時候,我們不都是靠口口相傳去做營銷嗎?
? ? ?所謂的快。以前我們就說,要穩中求快,比如今年有300家加盟了我們,但是第二年死了200家,這樣的快有什么意義?我們要把樣板市場打造好,再快速復制,很多傳統企業一直也是這樣做的,而且現在也非常成功?! ?/div>
? ? ? 所謂的專注。也叫定位,就像蘋果當年把大部分的產品砍掉以后,只剩下幾款產品。很多企業一開始什么都想做,但其實并沒有這樣的能力,動不動就喊全產業鏈。
? ? ?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并不是我們的救命稻草,我們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我們的員工,引導消費者,但我們自己不能被這五個詞給騙了。
▌互聯網思維下到底什么才是重點?
01 流量不是重點,轉化率才是重點
? ? ? 說到互聯網,大家十分關心的就是流量。我的第一個觀點是:流量不是重點,轉化率才是重點。
? ? ?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流量?通過互聯網、移動網絡獲得的點擊和關注,都叫流量;線下從人流量轉化到店里面,這也是流量,所以線上、線下都叫流量?! ?/div>
? ? ?“傳統實體店快倒閉了?!边@個話題從十幾年前一直喊到今天。而從前年開始,電商大咖們都在悄悄干一件事:線下去開店,線下拉流量,線下去轉化,甚至到農村里去搶流量。他們忽悠說,一定要在線上做流量,其實很多行業,線下的流量占到線上流量的百分之九十幾,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也導致最后他們不得不到線下來。
? ? ? 我認為,2016年是線上遇到天花板要到線下的一年,也是線下遇到天花板要到線上的一年。為什么?因為線上確實搶了太多的用戶,而線下的一些優秀企業,也確實占據了線上很多流量。比如家居行業,最牛的家居電商營收有20多個億,但這個盤子總共有4萬億,相比起來是九牛一毛,整個家居行業,線上去年可能也就不到5%,還有一部分是刷單。2016年一定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之年,誰融合成功,誰就是未來的成功企業。
? ? ? 線下比較成熟的流量入口有天貓、京東、百度、微信。天貓現在已經僧多肉少,一個做化妝品電商的朋友告訴我,去年化妝品行業經歷了斷崖式的下降,因為從去年開始,天貓、京東開始親傳統品牌,許多淘品牌(比如三只松鼠、韓都衣舍等)從今年開始遭遇天花板,因為電商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成熟了,不再選擇買爛貨、買垃圾,甚至身邊不少朋友已經從天貓轉到京東了。然而京東現在最大的缺項就是沒有線下體驗店,凡是有線下體驗店的企業,轉化率會提升數倍甚至百倍,如果沒有線下的支持,商品尤其是大件物品的轉化率會極低,甚至無法轉化。
? ? ?天貓、京東的流量是很大,但和你有關系嗎?能夠有轉化率,控制好流量成本也就是營銷成本才是關鍵。
02 轉化率也不是重點,用戶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