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百鑄網! 熱線電話:400-8088-177 企業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冊|登錄
2016-07-29來源:暫無數據
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此等等,都是在強調制度對于一個組織或團隊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制度化管理呢?簡單來說,制度化管理,就是標準、責任、激勵。所謂標準,就是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明確誰該做、如何做、在什么時間做、做到什么程度。所謂責任與激勵,就是明確個人的利益(職位的升降與收入的獎罰)與業績結合的方式與尺度。
然在人心面前,制度往往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一個人來到企業,他交出的是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并沒有交出他的情感、他的智慧。他在工作時間內做什么你可以管,但他想什么你卻無法管,也管不到。因為,你根本就無法知道他在想什么。對于一項具體的工作,他是用心在做,還是敷衍了事,你也無法管。
因為,人的行為極易受到情感的影響,同時人有偽裝性或欺騙性,在偽裝或欺騙之下,你無法判斷他是用心還是敷衍,即便你可以判斷他沒有用心,你也不能額外處理他,因為這只是你的推理,你拿不出客觀的證據。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曹操用計將徐庶誆進曹營,因為沒有消除徐庶的心理障礙,徐庶暗自誓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即便識破了孫劉聯盟所設的“連環計”,徐庶也不為曹操點破,導致曹操赤壁大敗。
再比如大家開會研討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某個員工明明有解決的方案,他就是不說,或者不說到點子上,你就拿他沒有辦法,盡管制度規定每個員工都有為公司獻計獻策的責任。還比如一個保全工維修設備,某個螺釘他沒有擰緊,你也無法處理他,盡管有清晰的《保全作業指導和責任規定》。因為事先你不可能把他擰過的螺釘都檢查一遍(那樣做成本太高),事后你也無法證明是螺釘沒有擰緊還是機器振動導致螺釘松動。這就是制度的禁區,制度的局限。古人說:法不誅心,道理就在于此。很多企業,制度完善,流程清晰,然業績仍然差強人意,原因也在于此。
二:人情化管理的特點與局限性
??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因為自身機遇的原因,文化不高,有的甚至幾乎沒有讀過什么書,根本不了解什么叫制度化管理,更不懂得把復雜的事情用文字轉化為制度。可他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與人打交道的經驗,這些管理人心的經驗,不是大學的MBA所能比擬的,也不是一大摞的文件所能替代的,甚至這些方法本身就沒有多少可以變成文字成為制度的東西,但它們管用。很多人就是憑借這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這就是人情管理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情化管理呢?簡單的說就是利用人性的特點,用感染、感化、感動、感召的方式,籠絡人心,讓更多的人因為認同、敬仰或感恩而追隨自己去實現目標。
? 人情管理最顯著的特征是以付出與回報、信任與忠誠來推進組織的運行。這就使得人情化管理同樣存在局限或風險。首先,人情化管理之下,往往標準不明、責任不清、激勵不定,一切憑情感說話,心情爽了,就盡心盡責,心情不爽,極易產生懈怠。其次,人是極富感情色彩的,無論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感情的影響。一旦感情受挫,行為往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第三,隨著人所處的環境或經歷發生變化,人的認知也會隨之而變,認知改變,行為自然隨之改變。第四:任何的付出和回報,都有有限的,但人的欲望無限,當付出或回報偏離對方的期望的時候,人情管理的基礎就會發生動搖。第五:所謂的信任和忠誠,則更是建立在付出和回報之上。一旦面臨更大的誘惑和威脅,信任或忠誠都可能土崩瓦解。很多企業,在創業之初往往生機蓬勃,然發展到一定階段卻停滯不前,甚至有破產倒閉之虞,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與此。
三:情感管人,制度管事,管人與理事分而治之,才是恒久之道。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一個組織最理想的狀態。綜上所述,制度化管理,能夠做到行事有指引、職責有落實、激勵有標準,便于勁往一處使。但卻很難抓住人心,很難實現心往一處想、人盡其才。人情化管理,雖然立足人心,但卻又缺乏行事標準,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潛在風險,很難做到勁往一處使。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呢?筆者認為,用“情感管人、制度管事,管人與理事分而治之”,才是建立有效管理模式的恒久之道。
?
對于如何建立制度化管理,已經有很多成熟的論述,這里不再贅述。這里扼要說明一下人情化管理所具備的主要條件和方法:
1、人情化管理所必須具備的主要條件
1)管理者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感染、感化、感動、感召他人的人格條件。比如優于常人的溝通能力和情商、淵博的學識、極強的專業技能、良好的人格魅力或社會影響力等。
2)管理者必須擁有一定的資源(物質資源、權力資源、社會資源)
?以上兩點歸納成一句話,就是你必須具備讓他人感覺到跟著你有盼頭的條件。
2、人情化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1)感化。即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學識和溝通能力,說服被管理者。
2)感動。表現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對被管理者的付出,包括物質上的付出,精神上的關心和鼓勵,行為上的幫助和人格上的尊重等等。
3)感染。表現為日常工作中的以身作則和擔當。特別是在組織或被管理者遭遇困難或挫折時,勇于承擔責任并盡量保護被管理者。
4)感召。用共同的利益為導向,以堅定的信念(企業文化)為基礎,以美好的愿景為目標,凝聚被管理者。
友情鏈接 友鏈交換添加QQ:2694467624 其他問題請咨詢網站客服